联系电话:027-87952653

层层渗透!基坑施工要点全收录!

在工程建设中,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中事故最频繁的工序,基坑坍塌、坑底隆起等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实际工程中,应提高基坑施工质量,防范基坑事故,及时进行基坑监测,以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安全。下面整理了基坑施工的相关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基坑支护要点

浅基坑支护形式

1、若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地下水位较低,且为一般粘性或砂土层时,应采用钢桩横挡板支撑;

2、若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小于5m,且为一般粘性土时,应采用叠袋式挡墙支护;

3、若基坑开挖面积大较大,开挖深度不大,且为机械挖土时使用时,应采用斜柱支撑,但若不能安设横撑时,应采用锚拉支撑;

4、若基坑开挖宽度较大,开挖深度小于5m,邻近有建筑物,且背面地基无下沉、位移时,应采用挡土灌注桩支护;

5、若场地条件允许,基坑开挖深度小于4m,且经验算可保证土坡稳定性,可采用放坡的形式与其他浅基坑支护形式结合,但若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则应采用临时挡土墙支撑及短桩横隔板支撑。
微信图片_20200701104408.jpg


深基坑支护形式

1、排桩支护:具有较好的刚度,且施工成本较低,施工时不需要大型机械,打桩时不会产生噪声、振动。同时,排桩支护可分为柱列式排桩支护,连续排桩支护,组合式排桩支护3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三级,或采取降水和截水帷幕的深基坑。

2、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挡水防渗性能好等优点,但其施工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安全等级为一~三级,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基坑深度大,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

3、SMW工法:具有止水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噪声小,墙身强度高等优点,但其施工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砂砾土,直径100mm以上的卵石,单轴抗压强度60MPa以下的岩层等情况。

4、TRD工法:具有成墙连续、表面平整、厚度一致、墙体均匀性好等优点,一般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护岸工程、大坝、堤防的基础加固、防渗处理等方面。



此外,施工时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基坑支护方法,且应在经济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保障基坑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

2、根据确定的基坑支护方案,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边开挖边支护,同时,应根据基坑深度计算总工期,即分层挖土加分层支护的工期总和。

3、使用机械开挖时,应在设计高程上留有一定厚度采取人工开挖。同时,若施工便道需经过基顶时,应在基坑顶面设置截水沟,以防地面水流入基坑,并在坑顶与便道之间设置1m宽的护道。

4、开挖深度不宜过大,开挖速度不宜过快,若挖土高差太大或挖土进度过快,极易改变土体原来的平衡状态,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导致土体快速滑移,造成坍塌事故。

5、墩台基础开挖时应做好防水措施,并及时浇筑基础,以避免因基坑暴露过久或受地表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力,同时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并夯实。

6、须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以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
基坑降水要点

降水方法选择

1、如基坑排水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可选择明沟排水,不单独应用于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如对基坑排水要求较高,则应选择人工截渗降排水。

2、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适用于需要降低3~6m水位深度的情况下。

3、电渗井点法可适用于渗透系数小的细颗粒土,如粘土、亚粘土、淤泥质土等,并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应用,由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降低水位深度。

4、深井井点降水可用于砂砾层等渗透系数大且透水层厚的施工环境,深井井点降水排水量大、降水深度大、降水范围大,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信图片_20200701104635.jpg


降水设置要点

1、排水设施布置的原则为不影响基坑工程的整体施工,根据土质等情况合理选择坡度,并根据大致排水量计算排水沟的宽度和深度。

2、合理选择抽水泵,防止抽出过多砂石,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3、判断停止降水的时机,考虑结构物是否可被淹没或可防淹没,并验算结构物底板强度和结构物整体重量是否可承受抗地下水上升的浮力。

4、降水过程中须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避免降水过大,导致结构不均匀沉降。


降水施工要点

1、基坑宽度小于6m时可沿基坑长边方向在地下水上游单侧布置线性井点,大于6m应两侧或环状布置。

2、降水井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地下水降水漏斗,根据降水漏斗坡度,划定受降水影响的地下水位范围,并注意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

3、地下水位宜降到基坑底高程以下0.5~1m,保持基坑开挖期间处于干燥状态,保证边坡稳定性与施工便捷性。

4、根据地下水深度和基坑深度合理布置井点间距,在确保降水效果的同时,避免过量排水。
基坑验槽要点

验槽条件及准备工作

1、开挖完毕并且条件良好的基槽。

2、基础平面图,结构图,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比较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是否相同。

4、建筑位置与勘察范围是否一致。

5、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6、知晓地下是否有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微信图片_20200701104644.jpg


一般基坑验槽

1、观察场地内是不是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

2、周围土质与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

3、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是否不同。

4、场地内是否有异常带。

5、基底岩土的性质是否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发生变化。

6、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

7、基槽地质情况开挖后与地质报告是否相符。

8、边坡稳定性是否良好。

9、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


复合地基的验槽

1、 换土垫层应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

2、按深、浅基础的验槽分别进行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3、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

4、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确定是否达设计要求。


桩基的验槽

机械成孔的桩基,在施工中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就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认真判明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是否已经达到。

人工成孔桩,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对摩擦桩,主要检验桩长;端承桩,主要检查的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直径。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检验桩身的垂直度。对大直径桩必须做到每桩必验。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




027-87952653
2234750858